已阅读
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
教师是立教之本、兴教之源。近日,习致信出席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各位教师,深刻阐释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:“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,他们具有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,言为士则、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,启智润心、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,勤学笃行、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,乐教爱生、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,胸怀天下、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,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。”为深入学习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,激励广大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,协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,本报即日起刊发系列评论文章,围绕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,以飨读者。
理想信念是师者之魂,是教师成长发展的不竭动力。习近日致信出席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各位教师,在对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阐释中,将“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”列在首位,凝聚着对教师群体的殷切期望,为造就高尚师德师风教师队伍提供了重要指引。
“心有大我”,就是要矢志立德树人、胸怀“国之大者”,树立“躬耕教坛、强国有我”的志向和抱负。教师工作是“小我”与“大我”的辩证统一。教师本身是一份职业,是由一个个“小我”组成的队伍,但教学又绝不仅仅是教师个体为人生活之手段,更承载着社会发展进步的殷殷使命。教书育人的雨露甘霖洒向茁壮成长的学子,背后实则哺育着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兴旺强盛、延绵不衰。因此,教师的工作不能局限于个体的利益考量,而是要深植于国家和民族大业,将个人职业之“小我”,面向教育事业之“大我”,融入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。这正是人民教师鲜明的“人民”特性,是中国特有的教师职业要义。
有人格,才有吸引力。亲其师,才能信其道。为人师者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信仰的坚定,来源于广阔的心胸。心有“大我”,不囿于“小我”,方可领会到育人的本真,体悟到树人的真谛,方能用最炽热、最真挚的情感力量感染学生,用最质朴、最深沉的行动表达赢得学生,从而具备为学子立德铸魂的能力。“心有大我”决定着教师教育的眼界与胸怀,事关教育发展可持续的问题,是人民教师践行师道、涵养师风的金钥匙。
《中庸》说:“故至诚无息,不息则久,久则徵,徵则悠远,悠远则博厚,博厚则高明。博厚,所以载物也;高明,所以覆物也;悠久,所以成物也。”天道如此,师道亦如此。教育家的“至诚”,就是把国家至上、民族至上、人民至上涵养为内心真实无妄的追求与信条,厚植师者自身的精神修养、胸怀气度,如此才能推己及人,化育他人。只有怀揣高远的理想信念,师者才能厚德载物,既陶铸自身之魂,又能立德树人。祖国需要就是最高需要,服务国家就是最好归宿。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闪耀着人类理想信念光芒,蕴含着中国教育传统的智慧结晶,为我们树立了价值标杆。
“三尺讲台系国运,一支粉笔写春秋尊龙人生就是博!游戏平台。”回望历史,给社会留下深远影响、赢得高度赞誉的老师,无不是心中装着大爱、心怀民族和国家的人。黄大年毅然回到祖国,胸怀“国家在召唤我们,我应该回去”的赤子之心,带领团队在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了超过过去50年的研究成果。在他的心中,始终把为祖国富强、民族振兴、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,诠释了“至诚”的精要,躬行了教育家的“心学”。新时代的今天,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。习指出,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,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,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。在教育强国建设中,教师要深刻认识教师教书育人与国家民族大业息息相关,树立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工作中才能有绵绵不绝的精神动力。
教育是须有远见的战略性、基础性工作。如果说,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,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,那么没有理想信念的教师,是难以在日常工作中获得职业满足感、幸福感的,也不太可能获得自身发展的内驱动力。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,广大教师要正确处理好“大我”与“小我”的关系,让“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”成为一种自觉追求,与时代同步伐、与人民共命运,在“小我”与“大我”的辩证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、升华人生境界。
(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、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)